保護我們的水下生物是每個潛水員的常識,對於水下攝影師來講,更不會故意破壞海洋環境或傷害水中生物。話雖如此,但每次只要我們已進入海中,我們的存在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它們。也許你會說,我到水中並沒有觸摸任何海洋生物啊?但其實不觸摸海洋生物是每個潛水員下水後必須遵守的最基礎的原則。不破壞水下生物的生態環境,其實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大家都知道每個海洋生物都有這樣的本能:節約自身能量並高效的利用它們,如果它們不這樣做,那麼它們的生命就可能受到各種生物的威脅。如果你在水攝過程中,可能僅僅是阻擋了一個生物到安全的珊瑚礁上,或者在它們埋沙或進食的時候打擾它們,這都會影響到它們的生活。
為了防止潛水員對水下世界無意的破壞事情的發生,攝影師不僅需要有好的潛水技巧,完美的中性浮力,更重要的是有對海洋生物不同行為認知的能力。這樣攝影師就能很好的預測海洋生物的行為,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點”拍攝出海洋生物最好的照片。
水下攝影師的自我修養
說到潛水技巧,如果攝影師自身還沒有能力在沒有辦法在不破壞海洋環境的情況下拍攝照片,那麼你就不應該帶著相機下水,任何人都不能為了拍攝一張水下作品而破壞我們的海洋環境:比如中性不好的你可能會把一片珊瑚夷為平地,或者為了保持靜止,攀附在某塊礁石上面。
作為一名水下攝影師,就是應該把海底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讓大家通過照片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好。當然,攝影師應該利用自己的攝影天賦拍攝優秀的攝影作品,但如果你拍攝的作品不是海底生物天然的一面,而是你“創造”出來的假象,那麼這種做法是在欺騙別人。
對於這些不合格的攝影師,他們還會經常和那些電影製作人、漁民的濫捕行為進行比較,覺得自己的行為比那些故意破壞海洋生物的行為好上太多了。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審查自己的行為,做為一個潛水員是否合格,而不是首先想到的是指出別人的問題。
很多地方的潛導會幫潛水員找生物,他們會遊在潛水員的前邊,找到有意思的海洋生物後,他們會敲敲氣瓶,用叮叮棒示意一下,告訴潛水員這裡有很有意思的東西。這時,尤其是對於沒有太多經驗的潛水員,瞪大眼睛找了很久都沒有看到潛導指的東西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看不到也不要刻意的去找剛才潛導到底指的是什麼,也許這時的生物已經鑽到洞裡,或者藏了起來,為了讓它出來,用叮叮棒嚇唬海洋生物更是一種需要杜絕的行為。
不能觸摸海洋生物
其實大多數水下攝影師都知道,在水攝過程中不能干擾水下生物的生活。但為了拍到一張更優秀的水下作品,為了能讓拍攝生物的形象更好看,他們可能會做出一些改變生物本身姿態的事情,比如給海兔換一片好看的葉子,用叮叮棒戳一戳水下的魚兒……這種做法是在人為的改變海洋環境,人為的破壞了海洋生物原本的生態環境。
一些水下生物的習性:
●章魚很少在廣泛的水域出現,它們經常出沒於礁石附近,因為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章魚揮舞著自己的八爪游泳的概率極低,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張照片,上面是一直正在游泳的章魚,那麼它很有可能是被拿起後落入水底過程中拍攝的作品。
●章魚也從來都沒有騎在烏龜背上面的癖好,螃蟹經常藏在礁石下面,如果你看到一張在開放的水域有一隻螃蟹的照片,那麼它很可能是被擺好後進行拍攝的。
不要主動與海洋生物互動
也許會有很多機會,水下海洋生物也會主動的跟你互動。當你遇上了一個會跟你互動的海洋生物,說明你的人品還是比較好的,你也可以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個,當然這也是你自己的權利。
比如,英國東北海岸的灰海豹會很積極的與潛水員的互動,似乎它們非常享受這一過程,就像一隻小狗一樣的在討好你。所以拍攝到的這些海豹的照片,大部分也都是這些海豹在跟潛水員互動時候拍下來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動物選擇是否跟你去互動,而身為潛水員的你不能主動的去跟海豹互動。所以攝影師拍攝一群嬉戲的海豚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兒,但是,潛水員不能夠因為海豚的離開而追逐的去拍攝它們,這樣也會給它們造成困擾,甚至可能受到驚嚇。
你自己需要有判斷力
在互聯網很發達的今天,社交媒體無時不刻的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很容易的會看到大量的水攝作品,當你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如果你有一個感想:這個生物的行為簡直難以置信!那麼它很可能就是“創造”出來的。
話雖這樣說,但是,海洋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有些生物確實讓人意想不到,有時一些幸運的攝影師也會拍攝到這樣的畫面。當你看到一張攝影作品,並感覺可能是攝影師製造出來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去詢問攝影師這個是怎麼拍攝出來的。如果你得到了攝影師的反饋,相信你會從他那裡得到更多的關於海洋生物的知識,這也是一個研究更多神奇海洋生物習性的一種方式。
是水攝讓我們能夠分享美麗的水下世界,讓從沒有潛過水的人也能欣賞到世界另外71%的美麗,我們會分享水底世界本來的樣子給大家。同樣,如果我們看到那些可能通過破壞水下生物生態才得到的照片,我們要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好的。
這就是一個水下攝影師的自我修養。